导读:11年前,齐齐哈尔一饭店发现11枚自制定时炸弹,民警于尚清毫不畏惧,成功拆除10枚炸弹后,不幸被最后一枚炸弹炸伤,百余玻璃碎片从此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多年来,碎片让于尚清疼痛不断,只能靠止疼药减轻痛苦,几次晕厥。今年8月,于尚清转至北京306医院接受治疗,无奈,英雄最终没能战胜病魔,7日晚,于尚清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中央电视台及北京当地媒体的报道,又让人们回忆起英雄当年的壮举。
拆弹时发生爆炸重伤11年后,于尚清最终没有抵御过体内100多块碎玻璃的反复折磨。前晚10点半,在京治疗85天后,于尚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58岁。昨天下午3点左右,于尚清的遗体由救护车运送离开医院,踏上15小时的回乡之路,妻儿等亲属也随车返回齐齐哈尔。
京华时报记者韩林君
>>临别
走得没有痛苦遗憾未留遗言
今年8月起,因病情加重、肠胃出血且伴有昏厥,于尚清一直在解放军306医院住院治疗,但病情一直没有好转。不久前,于尚清出现肾衰竭症状,靠呼吸机和透析维持生命(本报昨日报道)。
妻子杜长君回忆,前晚9点多,于尚清做完透析后情况还比较稳定,可到了10点左右,血压突然降为零。医院经过两次全力抢救,仍然没能挽留住于尚清的生命,“好在他走的时候不是很痛苦”。
病危前,于尚清脑电波已为零,失去意识,无法眨眼。面对父亲的离开,儿子于嘉满心遗憾,“父亲走之前已失去意识,没能留下一句遗言”。
昨天上午,公安部领导来医院慰问家属,以私人名义送给家属两千元慰问金,齐齐哈尔市领导打来电话询问家属情况。
生前爱吃面包妻子临别相赠
于嘉说,父亲来京治疗时,他因工作原因没能一起来,上月27日父亲脑休克后才来照顾了11天。这次,他要和母亲一起陪着父亲回家。
昨天下午3点左右,于尚清的遗体从306医院殡仪馆运出,被抬上救护车。车上塞满了从各地赶来看望于尚清的战友、朋友等送来的礼物,驾驶室摆放着于尚清的灵位。于嘉说,前晚于尚清逝世后,亲属为其整理了遗容,换上了一套全新的警服,“父亲忍了11年的病痛,要让他走得体面些”。
“老于生前很喜欢吃面包。”从前晚医生宣布丈夫死亡开始,杜长君陷入崩溃,哭得走路也要靠亲人搀扶。但遗体临行前,她仍没忘记特意去买了三块新鲜面包放在丈夫的遗体上。
救护车在医院的路上缓缓向前行驶,于嘉随车前行,满眼泪水哽咽着说:“爸,儿子带您回家!”
从北京到齐齐哈尔需要15个小时的车程,到达齐齐哈尔后,当地将于下周三为于尚清召开追悼会。
>>逝者
曾在拆弹现场留下遗嘱
战友张先生回忆,于尚清在部队时就很喜欢琢磨机械电力方面的知识。他们团长的吉普车一旦出现故障,只有于尚清会修理。2003年,当在齐齐哈尔萨拉伯尔酒店发现炸弹时,领导给并无拆弹经验的于尚清打电话,“当时整个齐齐哈尔也没有做过拆弹的警察,老于在部队接触过定向爆破,就派了他去。”
9月1日上午9点多,于尚清接到通知后赴现场成功拆除一枚炸弹。午饭时,现场又发现两枚炸弹,于尚清返回现场拆除。次日早上8点,于尚清接到通知发现第四枚炸弹,他拆除后再次回家。当天下午在酒店烧烤吧里一下发现5枚炸弹,晚上6点多,于尚清第四次进入酒店并成功拆除5枚炸弹。晚上11点多,最后两枚炸弹被发现。晚11点35分,爆炸在拆弹过程中发生。
妻子杜长君清楚地记得,丈夫第一次拆完3枚炸弹那晚没有睡着。他告诉妻子,自己拆弹时紧张得满身是汗,拆完第三枚后就“扑通”跪倒了,觉得小腿特别僵硬。
儿子于嘉更清晰记得父亲出事当天的细节。于尚清在最后一次出门拆炸弹前洗了3次澡,从里到外换了一身新衣服。然后用家里的座机给所有亲戚朋友都打了一遍电话,“现在想来,父亲当时就有预感会出事”。于嘉说,父亲曾经在爆炸现场的一张炸弹电路图背面留下过遗嘱,遗嘱中希望儿子在部队多学技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病情好转就爱往单位跑
邻居王女士回忆,于尚清受伤后自己曾前去医院看望,因膀胱里有大量玻璃碎片,导致于尚清膀胱肿胀异常,“从脚踝内侧到大腿根部内侧全是殷红色的血迹,两腿不能并拢”。
命保住了,但100多块玻璃碎片已很难从于尚清体内取出。11年来,这些碎片不断折磨着于尚清,以至于不得不常年服用止疼片,服药导致于尚清肠胃出血。
于嘉回忆,父亲从去年年底以后身体非常不好,很多时间都在家里卧床。但是只要是身体好转一些,他就会到单位转一圈,和同事聊聊天。即使在病床上,于尚清也经常和儿子说起自己原来的工作经历,希望能把经验传给儿子。
杜长君与于尚清的最后一次争吵发生在于尚清被送到北京之前。今年7月,因为于尚清屡次出现昏厥,齐齐哈尔市领导主张送他来京就医。杜长君把这个消息告诉于尚清,却遭到丈夫的激烈反对。“老于不愿意多花政府的钱,他觉得自己住在齐齐哈尔也能好。”
杜长君知道,当时于尚清的病情已经很严重,就算是到了北京治疗也未必能挺过去。没想到,这一次她自己不幸地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