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川农教授凭一篇论文奖1350万引热议 刊登《cell》杂志

日期:2017年07月05日 10:31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杨晨

陈学伟(中)

两教授靠一篇文章拿1350万元奖励 校方:非个人奖励川农陈学伟和李伟滔的科研团队

6月30日,四川农业大学官网上刊出一则题为《学校奖助陈学伟研究团队1350万》的消息,其中提到,学校对陈学伟和李伟滔的研究团队进行了表彰,发出共计1350万元的奖励和支持经费。

随后,媒体对此进行报道,网络上也掀起了“一篇《Cell》论文值不值1350万”的讨论。

7月3日,论文作者之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李平教授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题为《关于Cell论文学校奖助的那些事》一文,对“1350万”进行了解释。他写道:“作出负面评价的人,多半没有认真看奖励文件的内容,不加分析就开始评论。如果认真看了奖励文件,其实只有50万元是奖励给团队的奖金。”

7月4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也联系上川农相关部门,了解到的确也如李平在博客上所说。而李平个人也表示,科研工作不能推得太高也不能看得太低俗,网友对于奖助金的讨论可以理解。“但每个工作都有每个工作特点,以平常心对待。”

事件回顾

川农教授论文登《cell》获学校1350万奖助

6月29日,《cell》在线发布了四川农业大学为通讯单位、陈学伟为通讯作者,李伟滔、硕士研究生朱紫薇、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awsheng Chern博士、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尹俊杰博士、硕士研究生杨超和冉莉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A natural allele of a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rice confers broad-spectrum blast resistance”(一个转录因子的天然变异赋予水稻对稻瘟病的广谱抗性)。

6月30日,在四川农业大学举行该校特地为水稻研究员陈学伟和副研究员李伟滔的课题组进行了表彰,并给予总额1350万元的团队条件建设和专项科研经费及个人奖助经该课题组,以鼓励其在稻瘟病的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为防治稻瘟病提供的全新路径。

据了解,陈学伟和李伟滔的研究团队则发现了水稻天然变异位点——编码C2H2类转录因子的基因Bsr-d1的启动子,让水稻癌症防治路径从“服预防药式”变为“提高免疫水平式”。

“发现的这一位点是水稻本身存在的,不同于之前外在的导入变异。同时在这一变异位点提高水稻抗病性,对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没有明显影响。”陈学伟介绍,如果这项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不仅有效避免病源菌进化导致的作物抗病能力失效,而且还能有效减少农药使用,保护附近的生态。

这一研究上的突破,也是其团队论文能够登上权威代表《CELL》杂志的原因。

回应

1350万元重在对今后科研的支持

关于川农教授及其团队凭一篇1350万元的奖助的新闻一出,立马引发网络热议。除了赞誉和感叹,更多的关注点则是在“1350万”上。“一篇论文何以得到这么多奖励?”“奖多了还是奖少了”则是讨论最多的问题。

对此,校方也给予回应,这1350万元里,重头是对项目今后研究的支持,并非如网上所说1350万元全部属个人奖励。“网友对这一点上有所误解。”

这1350万元具体包括哪些?由四川农业大学相关部门提供的《关于奖助陈学伟和李伟滔课题组的决定》可见,依据《学科建设双支计划》,确认陈学伟和李伟滔作为第二层次人选,连续五年每人每年资助25万元,一次性特支后补助50万,共计300万元,其中可按不超过15%列支劳务费;列入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单列资助陈学伟和李伟滔团队条件建设费和专项科研经费每年200万,5年共计1000万元;依据《教职工奖励办法》,单列奖励论文作者50万元。

其中,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3月1日印发的《学科建设双支计划》中的第一大项“层次资助”下的“杰出人才”内明确: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Nature、 Science或Cell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被确认为第二层次人选,即杰出人才,因此陈、李二人符合条件。

同时,在《教职工奖励办法》中,也有“对在《Science》、《Nature》、《Cell》等影响因子超过30的国际公认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单列每篇奖励50万元”的说明。

至于每年拨给课题组200万的条件建设费和专项科研经费,校方也表示,这是围绕课题研究,保证每年实验室基础条件,确保科研设备条件,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等正常运行的支持投入。“这属于对一流学科建设投入的范围中。”

对话

川农研究所所长李平:科研工作不能推得太高也不能看得太低俗

因为网上的热议以及一些负面声音的流出,7月3日,论文作者之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李平教授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题为《关于Cell论文学校奖助的那些事》一文,对“1350万”进行了解释。

除了列出了《关于奖助陈学伟和李伟滔课题组的决定》里的相关内容,李平也就网上的言论为团队人员解释。在博客中,李平写道,科学工作者不可能为获奖而去作研究,因为谁也预见不了科研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的课题。

“从事科学研究也是一种职业,既不能推得太崇高也不能看得太低俗。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艰辛,守得住清贫,还要接受得了可能一生无为的凄楚。”

7月4日下午,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也联系上李平,他认为,每一种职业都有每一种职业的特点,不管怎样要遵循自己职业的规律。“像我们科研,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也有可能一生碌碌无为。要以平常心去看待每个职业,整个社会。”

对于网上“奖多奖少”,甚至对比科研工作者和娱乐明星收入的评论,李平也表示,可以理解类似的言论,但是他认为任何职业间都没有可比性,应该尊重每一个通过自己诚实劳动获得的成果。“更何况,我觉得我们已经很幸运了,我们的成果获得了社会的关注,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块领域。”

原标题:川农教授凭一篇论文奖1350万引热议 校方:并非个人奖励重在研究支持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36608c72.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评论: 川农教授凭一篇论文奖1350万引热议 刊登《cell》杂志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577) 热点(2616) 新闻(13085) 国际(5162) 娱乐(4435)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398) 音乐(2082) 民生(3661) 行业(274) 财经(1614) 股票(363)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5)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4) 医学(354)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98)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89) 社会(9794) 观点(1016) 房产(1098) 汽车(282)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22) 展会(4) 数码(208) 足球(222) 体育(1067) 教育(1367) 高校(1637) 法制(2176) 军事(550) 游戏(257) 小说(511) 美女(18950)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4)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59) 趣闻(179) 历史(364) 人物(92)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