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买了ARM的授权,做出了海思芯片。
小米也豪掷几个亿开发了松果处理器。
就像10多年前一样,只要搞定知识产权问题,选择技术路线,找会干的人,投入干,CPU/芯片就能够做出来。
搞不定的依然是操作系统。差距大的依然是生态。
当年,绕得过Intel,跨不过微软。
如今,绕得过Arm,做不出安卓。
那一段,跟着倪老师,参加了几场高端的会。满场朱紫,还说着14年前的话语体系。
我发现自己变了。在类似的场子里,今天的我和14年前的我,感受完全不同。
过去10年,我没有给一个领导汇报过工作,没有一分钟的时间,用来揣测领导意图。
我只需要持续做一件事,就是洞察用户需求,优化用户体验。
这和在系统里做事,是完全的两个方向。
第二次,我又离开了倪老师。我当时认为自己可以直接判断,这事做不成。
就是说如果做法不改变,也许还是可以拿到很多钱,很多资源、批到地,盖起楼,但是做不出操作系统的生态。
安卓有三:
1、不断迭代优化的安卓系统本身
2、现在大家已经非常习惯的基于安卓的各种应用:微信、商务、游戏、生活、娱乐……
3、全球无数团队,基于安卓在源源不断地创意,开发新的应用,不断繁荣、优化这个生态。
15年前,做当时桌面办公应用的移植,已经让那群勇士折戟沉沙。
现在,数量远大于过去几个数量级的应用移植,还有更为庞大丰盛的生态。
还是原来的体制,还是原来的套路。
面对更大的一仗,完全没有赢的机会。
从一个公司辞职,与离开一个人,不再陪着这个人,支持他的理想,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从联想辞职,从腾讯辞职,都可开心了。
但我一直为第二次离开倪光南院士而深深愧疚。
那时他已经75岁。这是他一生的梦想。我是他喜欢并且信任的弟子。我没帮他。
复盘方舟和永中
今天再复盘,十余年前方舟和永中做错了什么。
先说方舟。
首先方舟科技,是李德磊个人的公司。李德磊开这个公司的目的,是赚钱,他的选择自然事什么能赚钱做什么。
倪光南看上了这家公司的人才储备和Know how储备,拉上了自己的全部人脉与信用,希望通过一个项目,让方舟的人才储备和Know how储备凝结成可持续发展的IT系统底层。
这件事错在哪里?
就是我在我的《产品思维30讲》里,提到的组织原则。
顶级组织至情至性,
一流组织共同信仰,
二流组织共同利益,
三流组织共同规则。
所以,用这个组织原则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李德磊背信弃义。
首先,李德磊与倪光南的关系,至情至性,肯定没有。共同信仰,更是没有。共同利益,还也没有。
李德磊要的利益是个人收入最大化。
倪光南要的利益是让方舟的人才储备和Know how储备凝结成可持续发展的IT系统底层。
所以,二人合作的基础,就是在倪光南能够持续满足李德磊的利益诉求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共同规则”。也就是说,一旦,李德磊对倪提供给他的利益不满意了,规则就顿时对不齐了。
所以,后来NC的市场起不来,李德磊立刻对863违约,转而做其他业务赚钱。当然李德磊把一些事处理得非常难看,更令人诟病。
但其实从根本上,李德磊与倪光南就不是一个可共谋大事,扛大压力的组织。
如果说方舟的问题是组织基础,永中的组织核心其实很好。
章燕青与曹参何止共同利益、共同信仰,简直是至情至性。
永中的问题是产品定义和用户体验。
还是我的《产品思维30讲》里,用一节课讲用户价值公式。
这个公式其实是俞军提出来的,我深以为然。